当前位置:首页 > Manus最新资讯 > 正文内容

“一码难求”的Manus开放注册但价格不菲,智能体距离“实用”还有多远

4个月前 (05-15)Manus最新资讯293

Manus开放普通用户注册,将注意力再次引向AI(人工智能)智能体领域。

5月13日,一度爆火的AI Agent(智能体)平台Manus宣布开放注册,所有用户一次性获得1000积分奖励,每天可免费获得300积分以执行一项任务。Manus产品负责人张涛在X(原推特)平台上写道:“经过2个月的努力,我们终于迎来这一刻!希望大家都能享受Manus的魅力。”

今年3月,初创公司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应)发布Manus的早期预览版,将其称为“全球首款通用智能体产品”。从介绍来看,使用者只需要给Manus一个简单的指令,它就能自动完成复杂的任务。当时,由于想体验Manus就需要获得内测邀请码,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都能看到许多希望获得邀请码的网友评论。

收费计划被吐槽昂贵,公司近期完成新一轮融资

目前,Manus的收费计划为积分制,有更高需求的用户需升级计划以获取更多积分。Manus并没有对消耗规则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称任务的具体积分消耗取决于其复杂性和持续时间,并给出了3个关于数据分析、网页设计和应用开发的案例,分别消耗了200、360和900积分。

在收费方面,Manus分别提供了每月19美元的基础计划、每月39美元的Plus计划和每月199美元的Pro计划。以基础计划为例,用户每月将获得1900积分,可以在购买积分时享受额外优惠,最多可以同时运行2个任务。

Manus收费计划。来源:Manus官网

对于Manus的收费计划,许多网友认为其价格较高。例如,作为Manus的早期付费用户,PINE AI首席科学家李博杰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虽然Manus的表现有其亮眼之处,但从用户体验来看,积分的消耗速度很快,并且处理任务时所需的等待时间较长,很多细节还需要手动确认,在实用性上要逊于MainFunc旗下Genspark、OpenAI旗下Deep Research等竞争对手。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谭剑指出,在生成数学代码、产业调研报告等多项专项深度任务的测试中,Manus显得有些 “力不从心”。他表示,如果将Manus视为一位调度各路“帮手”的“诸葛”,其还需要来自各类执行类APP和数据源等“武将”的支持,而Manus团队能调度的资源并没有深入各行各业。

目前,AI智能体行业内的竞争压力逐渐升级,阿里、字节跳动、百度等国内大厂也纷纷入局。此时,Manus选择突然开放注册,或许也是在完成新一轮融资后感受到了成长压力。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Manus背后的公司蝴蝶效应在由美国风险投资公司Benchmark领投的一轮融资中筹集了7500万美元,估值达到5亿美元。不过,这项投资正在接受美国财政部的审查。

专家:Agent仍处于建设阶段,核心还是要看AI模型

那么,开放注册对Manus意味着什么?Manus的故事又为AI Agent领域带来哪些经验和启发?

分析指出,Manus在今年3月发布时能够走红,是因为大部分AI智能体产品在当时都没有开放免费使用的机会,对于大众来说依然比较陌生,所以在大量自媒体的推广下,Manus能迅速获得广泛传播。短期来看,AI Agent的能力还是很有限,更像是模型上的一个“插件”。

从技术角度来看,李博杰认为,为了追求通用,Manus的技术路线高度依赖计算机使用(computer use),用纯视觉的方式浏览网页,而这个领域目前还不太成熟,也造成其反应速度缓慢。同时,这也意味着,Manus更好的使用方式应该是帮助用户处理一些涉及多模态或者交互的内容。

谭剑认为,AI Agent当下虽在部分领域表现出色,但整体仍处于发展阶段。目前,Manus仍需在稳定性、理解精准度等方面持续打磨,尤其是扩展商业模式以接入更多更深入的专业应用和数据源,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全能智能体。

从整个行业来看,上海财经大学特聘教授、智能科技专家胡延平表示,模型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Agent的表现:“Manus和其他Agent共同的问题在于,面对知识信息型的任务,它们在达成度方面表现还好,但水准参差不齐,而在进行程序代码型任务时常有断点,达成度和水准都比较一般。主要原因是,智能体的核心能力其实都来自对模型能力、数据和工具的调用。”

胡延平认为,目前,Agent整体处于“基础能力建设阶段”,意味着“一夜之间可以涌现出成千上万个Agent,但真正能打的没几个”。在这种局势下,Manus开放注册也是必然的选择:“一方面是因为Manus的技术服务水准提高到可以面对海量用户了,另一方面,如果再不开放注册,就会被成千上万个Agent瓜分走用户,错过市场窗口期。”

胡延平还指出,现在将Agent都称为智能体,其实也存在一定误区,因为“智能体是智能发展的更高阶段,可以称之为智能体的Agent基本上还没有出现”。在将来,通用Agent市场更可能被平台模型拿走,专业场景的Agent则成为一些创业者和行业企业可以瓜分的长尾市场。

目前,Manus中文版仍在开发中。此前,4月16日,在2025亚马逊云科技出海大会上,Manus产品负责人张涛表示,Manus的底层模型选择了由亚马逊支持的AI初创公司Anthropic旗下Claude模型,在构建Manus的过程中,公司最重要的技术理念在于“更多上下文,更少控制”。

3月11日,Manus宣布将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国产模型和算力平台上实现Manus的功能。对此,阿里通义方面表示:Manus和通义千问确实在进行开源模型方面的合作。我们期待与更多全球AI创新者开展合作。


““一码难求”的Manus开放注册但价格不菲,智能体距离“实用”还有多远” 的相关文章

AI智能体Manus国内火爆出圈,用户质疑邀请制为饥饿营销!平替们来了,中文官网来了,但邀请码还没来

AI智能体Manus国内火爆出圈,用户质疑邀请制为饥饿营销!平替们来了,中文官网来了,但邀请码还没来

文 | 新浪科技张俊AI智能体Manus,在国内火爆出圈。不过,由于采取邀请码制,大多数用户目前还难以实际体验Manus,这让不少用户质疑此举为饥饿营销。新浪科技发现,在刚刚过去的周末,Manus上线...

阿里通义:确实在与Manus进行开源模型方面的合作

阿里通义:确实在与Manus进行开源模型方面的合作

每经杭州3月11日电(记者叶晓丹)Manus平台于3月11日宣布,将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通义千问系列开源模型,在国产模型和算力平台上实现Manus的全部功能。同日,阿里通义方...

Manus与DeepSeek:AI时代的镜像与裂痕

Manus与DeepSeek:AI时代的镜像与裂痕

人工智能领域从来不缺竞争与对比,而在众多产品中,Manus和DeepSeek无疑是引人注目的两极代表。一个以精英化为旗帜,另一个以普惠性为目标,它们的对立似乎暗示了AI技术的未来走向:技术民主还是技术...

“一码难求”成过去式,AI智能体平台Manus开放注册

“一码难求”成过去式,AI智能体平台Manus开放注册

每经快讯,5月12日,曾因注册码被爆炒至10万元、长期处于“一码难求”状态的AI智能体平台Manus,宣布面向全球用户开放注册。Manus在公告中表示,Manus向所有人开放,无需等待名单;所有用户每...

从技术神话到应用落地:爆火的DeepSeek、Manus揭示了AI价值转化密码

从技术神话到应用落地:爆火的DeepSeek、Manus揭示了AI价值转化密码

Manus这款通用型的AI Agent在过去一周多的时间里,不仅彻底点燃了国内AI行业,也在海外引起了广泛讨论。开发者社区沸腾了,纷纷以开源的方式复现Manus,大家兴奋地讨论着“通用”二字的可能性—...

国内刷屏的Manus,海外第一波评论来了:第二个DeepSeek时刻?

国内刷屏的Manus,海外第一波评论来了:第二个DeepSeek时刻?

Manus终于火到海外了。上周,Manus横空出世,以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在国内社交媒体上刷频。但爆火同时也被质疑存在过度营销之嫌,其中一大质疑是,Manus的"爆火"主要...